校友吕健:资深环境艺术师

  走进他的办公室,可以看见一面人工绿化墙,几尾小金鱼在玻璃缸中游玩嬉戏。加上几株绿色植物的点缀,这间原本整洁的办公室更是盎然生机。“人的健康状况与居住地物种数量的多少成正比。”说这话的,正是这间办公室的主人,我们今天要采访的对象——作为资深环境艺术师,他曾经开创中国生态健康人居纪元,曾经提出引起全国关注的“空气负离子效应”——他就是我校优秀校友吕健博士。





  吕健是化工学院1984届毕业生。从1988年起,他来到鼎湖山从事生态旅游及酒店经营管理工作。在鼎湖山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,他逐渐产生强烈的环保意识,和他的员工一道,自觉担负起保护鼎湖山优美环境的职责。期间,他甚至得到广东省旅游局局长的赞叹:“清,清不过鼎湖山水;绿,绿不过鼎湖森林。”

  面对领导的夸奖,吕健开始思考一个问题:用什么标准来说明鼎湖山与其他景区的区别呢?带着这个问题,他结识了他后来攻读生态学硕士的导师——中南林学院的吴楚材教授。在吴教授的引导下,吕健凭着学习过化学专业的直觉,提出生态环境以“空气负离子、植物精气、空气中微生物含量”等三项指标来测定新鲜空气的概念。随后,他进行了多次尝试,检测了四万多个数据,终于取得成功,这就是他后来在鼎湖山主持森林空气质量测评时,提出的轰动全国的“空气负离子效应”。进而,吕健进一步把学术研究应用于实际中,研究开发了“空气负离子呼吸区”、“天然氧吧”等鼎湖山生态保健旅游产品。





  1998年,吕健毅然舍下事业,进入中南林学院,跟随吴楚材教授学习生态旅游硕士研究生课程。“既然选择了读书,就一定要把书读好。”再回学府的他,很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,那就是“得寸进尺地学习”。只要得知学校哪个教授很厉害,他便想办法跟他们“套近乎”,“套”出教授的知识。这样一来一往,吕健认识了一批专家,学到了他们的核心知识。

  然而,在中南林学院的学习到了一定程度,困惑也接踵而至。这时,有教授建议吕健去学习哲学,恰好碰上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哲学博士研究生培训班,他便去报名了。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,2002年12月25日开学那天,他在天安门广场上呐喊:“这是给自己40岁的生日礼物!”就这样,他又花了三年的时间修下哲学课程。进而,他运用哲学的指导,把自己在鼎湖山的工作经历与感悟,汇成理论并不断完善。

  2005年,吕健以硕士、博士的学术头衔告别大学校园后,很快又开始关注鼎湖山的山水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,他概括出“山幽、林绿、水清、气净、人和”五大自然生态因子,对应人居环境“土地、生物、水、空气、人”相互参照时间与空间的关系,创造出新型的人居环境理论。2008年,该理论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。这套理论的实用价值在于,通过改造影响人居环境的主要元素,为人们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。几年来,这套理论在省内外、市内外多个地方的人居工程中得以使用,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。





  成功的背后总是有很多无人知晓的考验。吕健说,这么多年来他也跌跌撞撞过,完全是靠着一份执着走过来的。如今,他带着他的执着从广州回到肇庆,并在大学科技园开始新的创业里程。当被问及原因时,他的回答是:“肇庆是我的理论观念成长的地方,所以当我的理论技术形成之后,也应该‘落地’在这里。”那么,在这里,吕健又将执着地创造出什么样的成就呢,我们对此充满了期待。(记者 吴丹晓 朱建朋 徐佳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