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迎办学50周年,加快实现奋斗目标!

  11月21日,肇庆学院将以“学术校庆、文化校庆、感恩校庆”为主题,以线上为主,线上线下相结合,举办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。学校将借此回顾建设历程,总结办学成果,汇聚各方力量,加快发展进程。


傅廷栋院士西江流域油菜基地落户肇庆学院


  肇庆学院创办于1970年。经过迁址、合并、转型、升格办学,学校从一所专科层次的师范院校,发展成为一所本科层次的综合性大学,现有在校生21000余人,教职工近1700人,50年来共为社会培养了近20万各类专业人才。学校先后获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、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、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。



  近年来,肇庆学院先后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“冲补强”提升计划和省市共建本科高校,获得全方位的支持,内涵建设更上新台阶。

  “当前,我校抢抓‘双区发展’战略机遇,在‘冲补强’建设中的机会,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实力,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。”肇庆学院党委书记曾桓松、校长吴业春表示,学校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强化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,加快建成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。


跨越发展: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


  近日,肇庆学院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“冲一流、补短板、强特色”提升计划三年期满进行评议,获得专家一致好评。专家组反馈认为,过去三年学校实施该计划取得良好成绩,总体建设目标基本实现,一些关键指标超额完成,办学条件不断改善,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,教师队伍实力显著增强,教学改革亮点突出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,党建和依法治校扎实推进,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。


肇庆学院召开第四次党代会

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


  1970年3月,肇庆学院办学前身——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从广州迁址新兴县高村办学,改名为肇庆地区师范学校。自此,一颗高等教育的种子在粤西大地播种下来。

  从简陋的校舍,到如今以“笔墨纸砚”文化特色为建筑主题的美丽校园,肇庆学院50年来筚路蓝缕,奋勇争先,办学综合实力逐步增强。早在2013年,肇庆学院就和广州大学、肇庆市政府签署“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”合作协议,并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达成联合培养协议,得到合作学校的充分肯定。2016年学校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。2017年通过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定,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。又经过几年的建设,学校“申硕攻坚”工作阔步推进。目前,在喜迎办学50周年之际,全校上下正全力以赴为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作最后的冲刺。

  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新时期的肇庆学院,以开放的胸怀办学,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。学校先后与6个国家和地区的11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,出国(境)留学学生人数稳步增长,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,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。


肇庆学院与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开展合作办学


  多轮驱动:培养扎根基层的优秀人才

  今年9月,肇庆学院乡村教师教育改革和经验再次被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推介。这是继去年2月该校受邀介绍振兴乡村教师教育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之后,第二次在“国家级”的舞台上亮相。

  肇庆学院的文化和精神机体里面,流淌着师范的血液。人才培养,特别是面向肇庆和粤西地区输出扎根基层的优秀师范人才,是学校多年以来坚守的崇高使命。


省级教学名师郝向英教授指导学生


  2011年,肇庆学院组建师范学部;2013年,学校在全省率先组建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,并于次年创办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“砚园班”;2015年,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落户肇庆学院,学校以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为核心的肇庆地区乡村卓越教师UGS(高校-政府-中小学“三位一体”)协同育人平台,获得“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”立项,全国不少师范类院校和地方政府纷纷组团来到肇庆学院取经。教师教育改革形成的“肇庆模式”,已经成为肇庆学院展示办学实力的一张名片。


实验课堂


  在传承师范办学传统,办好教师教育的同时,肇庆学院更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,把工科教育视为发展重点。

  2016年12月,肇庆学院与广东省教育厅、肇庆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共建协议,正式入选广东省省市共建高校。根据广东省委、省政府加快建设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的决策部署,学校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,瞄准肇庆环保、大数据、智能制造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和“互联网+”新兴产业,大力发展生态环保、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、计算机技术等工科教育,建设了多个产业学院。随着办学力量的聚集,目前,肇庆学院建成了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等27个省市科研教学平台、肇庆市协创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院等12个新型研发机构和智库、肇庆市高端电子信息公共服务等7个产业服务平台,办好工科教育的基础更加扎实,输出工科教育成果的窗口更加广阔。

  工程专业认证作为规范和发展工科教育的有力抓手,被肇庆学院充分引用。2017年以来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制药工程、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环境工程等4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,为全校更多工科专业接受认证作出了示范,为进一步提升工科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加了砝码。在工科专业厚积薄发的基础上,肇庆学院培养扎根基层的工程师、农技推广员的硬实力不断增强。


  立足肇庆: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发展


  “校地合作、产教融合,为肇庆争当湾区新秀作出新贡献。”11月11日,肇庆学院与肇庆高新区签署一系列协议,双方将共同推进政产学研教合作,共建教师教育协同育人合作区,打造教师教育特色品牌。此举,是肇庆学院多年以来坚持服务地方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
  提升科研实力,更能反哺社会。在肇庆学院的办学历史上,创办于1985年的西江大学从师专一举成为地方综合性大学,闯出了一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路子。和彼时勒紧裤腰带搞科研相比,今天的肇庆学院争取到了更优越的发展环境。科技创新、平台建设、成果转化、智库建设和文化引领工作的不断加强,使得肇庆学院“以服务求支持、以贡献促发展”的理念更加落到实处。

  2014年至今,肇庆学院科研经费总数超过5亿元,科研能力逐步增强,产学研融合得以深入推进,科技服务社会的能力得以同步增强。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被列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,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取得较好成绩。截至目前,肇庆学院公派出530多人次教授博士服务肇庆产业350多家,每年完成100余篇政府和企业决策咨询报告。组织百名博士教授上山下乡,实现111条省定贫困村科技扶贫全覆盖,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国家战略。


肇庆学院与地方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


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一直活跃在科技扶贫、乡村振兴最前线的肇庆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,坚持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,指导农民春耕复产,帮助农业生产大户与企业之间沟通联系,为农村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,充分体现了肇庆学院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担当作为。


  【对话】肇庆学院党委书记曾桓松、校长吴业春

  立德树人,培养输出近20万优秀人才

  在肇庆学院建校50周年纪念之际,该校党委书记曾桓松、校长吴业春接受记者采访,回顾学校50年来发展成就,展望未来建设规划。

  南方日报:回顾过去展望未来,您认为有什么关键词可以概括学校50年的发展?

  曾桓松:50年来,肇庆学院明确办学目标定位,谋求发展、追求卓越;聚焦办学、提升美誉;主动融入、立足肇庆;初心不改、矢志不移。在感恩奋进中,砚园人铸就了担当作为、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。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,新使命要求我们有新担当、新作为,学校将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先导,破解发展难题,补齐发展短板,增强发展动力,厚植发展优势,实现发展目标,努力开创肇庆学院新的发展大局。

  吴业春:总结过去,才能更好地谋划未来。肇庆学院50年的办学历程,都是以改革创新的思维,适时而动、乘势而上,学校转型、合并、升格一系列重大决定,都体现了改革创新对学校发展的决定性作用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学校更需要保持这种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劲头,不仅要深化教学、科研改革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,也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。

  南方日报:您认为,学校在过去50年的办学历程中,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最大之处在哪?

  曾桓松:50年来,肇庆学院坚持以育人为己任,为社会培养输出了近20万优秀人才,我认为这是学校最值得骄傲的成就。人才培养是学校主业,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。50年的发展历程中,学校筚路蓝缕,艰苦创业,赋予并造就了砚园人家国情怀和吃苦耐劳、求新求变的精神品质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。


教师指导创业学生团队


  吴业春:肇庆学院经历更名、合并之后,师范底色不变,特色不改,初心不忘,并逐步形成了覆盖新工科、新文科、新农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。可以说,学校培养的学生兼具家国情怀和能力素质,有“沉得下、扛得住、信得过、干得好”的优良特质。学校也因此被誉为广东卓越乡村教师的摇篮,优秀工程师、农技推广员和管理干部的摇篮。

  南方日报:站在新的起点上,肇庆学院将重点推进什么工作,达到什么目标?

  曾桓松:当前,肇庆学院正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步伐。这对学校而言,是质量的飞跃,是特色的凝练,是实力的增长,是形象的蝶变,反映了历代肇庆学院人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共同梦想。我们将围绕“做优新师范、做强新工科、提升新文科、发展新农科”的工作思路,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,推动着学校向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。

  吴业春:在实现学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,我们提出以“上层次、扩容量,调结构、强特色,提质量、增效益”为主线,谋划并实施好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以及国家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格局和热潮中,坚守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,持续深化改革,不断提高教育质量,强化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,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“湾区新秀、省级方阵、岭南名校”。


  办学沿革

  肇庆学院建校的历史源流分为两脉:

  一脉上溯50年,源自1970年,广东教育行政学院西迁新兴县高村,易名肇庆地区师范学校,后经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、肇庆师范专科学校、西江大学诸阶段,是以师范教育为主体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;

  另一脉源自1977年,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大专班开办,后扩建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,又更名肇庆教育学院,是以教师教育为主体的成人高等专科学校。

  2000年3月,两脉交融,西江大学与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——肇庆学院。